書法是我的生命
來源:本站 發布時間:
2018-01-19
分享:
李志甫,男,今年69歲,新密市實驗高中退休語文教師,現為鄭州礦區老年大學書法講師。從八歲開始臨帖,60年來,寒暑無間,對二王、柳公權、趙孟頫、米芾、董其昌,乃至當代的啟功、劉炳森等古今大家名帖,心摹手追,朝夕苦臨。其楷、行、草、隸、篆諸體皆工,尤擅行行草。新密老城縣衙門頭“密縣縣署”四個大字就出自李志甫老師之手,這四個字蒼勁有力、閃閃發光透視出新密悠久的文化底蘊,深受新密廣大市民好評。
記者:今天,我們榮幸采訪到李志甫老師,想了解一下李老師多年從事書法的藝術人生。首先請李老師談談是如何愛上書法的,好嗎?
李:確切地講是老師的表揚和鼓勵,上小學的周福潤老師,把我的作業讓全班同學展覽,心情甭提多美啦。老師和同學們的贊揚把我推向了書法的海洋,一發不可收。每天堅持,每天自己給自己打氣。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,終于堅持了下來。19歲開始教初中,我把班級里寫的最好的作文用毛筆書寫在宣紙上給同學們講解。后來教高中,我依然堅持把好作文寫于宣紙然后給同學們講解,久而久之,同學們的寫作水平有了提升,而且都喜歡上了書法。無論炎熱的夏季,還是寒冷的嚴冬,沒有阻止我的腳步,有時甚至練習到深夜12點。無論板書,楷書,行書或隸書,整齊美觀,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評。作為語文老師,為人師表,首先要寫一手好字,把老祖宗燦爛的書法文化傳給下一代,這樣才無愧于老師的稱號。
記者:您對當前的書法藝術有什么看法和理解?
李:談點理解可以,談點看法實在無言以對,因為我不是書法家,無家可歸啊。在書法領域,我只是一名小學生。當前,河南是個書法大省,這個隊伍浩浩蕩蕩,立足于傳統,苦臨法帖,在全國都有驕人的成績。新密的書法創作隊伍日益壯大,每次的書畫展,群眾參與的熱情高漲。作品諸體皆備,風格各異,給全市人民“清馨出塵妙香遠,天機流露出精神”的藝術享受。新密的書法愛好者永遠是我的老師,他們的熱情,永遠激勵著我。借此機會,也借貴報一角,誠懇的希望廣大書法愛好者,千萬不要心浮氣躁,急功近利。有的書法愛好者練習書法時,狂怪之氣有余,書卷文化氣息不足。這樣,永遠也寫不出好字。
記者:您對書法愛好者有什么具體的建議?
李:想練好書法只有一句話:建議大家把古代大家的法帖幾十、上百上千萬遍不斷臨摹,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,屁股還必須坐穩。大家知道,我們新密的高克勤和郭來運老師,堪稱我們的終身之師。他們是臨帖的楷模,是貨真價實的書法大師。
記者:您為老城縣衙題寫“密縣縣署”四個大字時,如何把我們新密悠久的文化底蘊融入其中的?
李:這四個大字,難就難在兩個縣字上,這兩個字不能重復,要各具神采。我參閱了歷史名家的各種寫法,把兩個縣的左右兩邊作了不同的處理。在書寫的同時,眼前浮現出新密的勞動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、男耕女織、辛勤耕耘的動人畫面;政府縣衙對子民管理有秩有序、老百姓生活安居樂業的畫面;又聯想到文人墨客是如何贊美和謳歌家鄉一草一木的畫面。最終,“密縣縣署”四個大字活靈活現躍然紙上,古色古香,彰顯出我們新密傳統的文化功力和濃厚的文化氣息。
記者:這么多年,一直潛心練習書法,不張揚,不賣弄。您是如何做到的?
李:我天資愚鈍,東涂西抹了60年,功底依然淺薄。總是提醒自己:一個書法功底差的人怎么敢賣弄呢?滿瓶不響半瓶咣當,終究會貽笑大方的。執著和信念讓我堅持走書法之路。多年來,為300多人書寫過作品;有150副作品懸掛于政府機關、學校醫院、酒店工廠、老百姓居家書房醒目的位置;還為外國朋友贈寫大榜書。不論單位和個人,我分文不收。收了錢,我永遠不高興,也是對書法藝術的褻瀆。不收錢,我永遠笑對人間。在我的有生之年,把書法的美發揚光大,豈不是善莫大焉!
記者:通過對李老師的訪談,對李老師的書法藝術有了全面了解,非常令人欽佩和感動。最后,我們也祝愿李老師身體健康,書法藝術之路常青!
記者:今天,我們榮幸采訪到李志甫老師,想了解一下李老師多年從事書法的藝術人生。首先請李老師談談是如何愛上書法的,好嗎?
李:確切地講是老師的表揚和鼓勵,上小學的周福潤老師,把我的作業讓全班同學展覽,心情甭提多美啦。老師和同學們的贊揚把我推向了書法的海洋,一發不可收。每天堅持,每天自己給自己打氣。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,終于堅持了下來。19歲開始教初中,我把班級里寫的最好的作文用毛筆書寫在宣紙上給同學們講解。后來教高中,我依然堅持把好作文寫于宣紙然后給同學們講解,久而久之,同學們的寫作水平有了提升,而且都喜歡上了書法。無論炎熱的夏季,還是寒冷的嚴冬,沒有阻止我的腳步,有時甚至練習到深夜12點。無論板書,楷書,行書或隸書,整齊美觀,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評。作為語文老師,為人師表,首先要寫一手好字,把老祖宗燦爛的書法文化傳給下一代,這樣才無愧于老師的稱號。
記者:您對當前的書法藝術有什么看法和理解?
李:談點理解可以,談點看法實在無言以對,因為我不是書法家,無家可歸啊。在書法領域,我只是一名小學生。當前,河南是個書法大省,這個隊伍浩浩蕩蕩,立足于傳統,苦臨法帖,在全國都有驕人的成績。新密的書法創作隊伍日益壯大,每次的書畫展,群眾參與的熱情高漲。作品諸體皆備,風格各異,給全市人民“清馨出塵妙香遠,天機流露出精神”的藝術享受。新密的書法愛好者永遠是我的老師,他們的熱情,永遠激勵著我。借此機會,也借貴報一角,誠懇的希望廣大書法愛好者,千萬不要心浮氣躁,急功近利。有的書法愛好者練習書法時,狂怪之氣有余,書卷文化氣息不足。這樣,永遠也寫不出好字。
記者:您對書法愛好者有什么具體的建議?
李:想練好書法只有一句話:建議大家把古代大家的法帖幾十、上百上千萬遍不斷臨摹,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,屁股還必須坐穩。大家知道,我們新密的高克勤和郭來運老師,堪稱我們的終身之師。他們是臨帖的楷模,是貨真價實的書法大師。
記者:您為老城縣衙題寫“密縣縣署”四個大字時,如何把我們新密悠久的文化底蘊融入其中的?
李:這四個大字,難就難在兩個縣字上,這兩個字不能重復,要各具神采。我參閱了歷史名家的各種寫法,把兩個縣的左右兩邊作了不同的處理。在書寫的同時,眼前浮現出新密的勞動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、男耕女織、辛勤耕耘的動人畫面;政府縣衙對子民管理有秩有序、老百姓生活安居樂業的畫面;又聯想到文人墨客是如何贊美和謳歌家鄉一草一木的畫面。最終,“密縣縣署”四個大字活靈活現躍然紙上,古色古香,彰顯出我們新密傳統的文化功力和濃厚的文化氣息。
記者:這么多年,一直潛心練習書法,不張揚,不賣弄。您是如何做到的?
李:我天資愚鈍,東涂西抹了60年,功底依然淺薄。總是提醒自己:一個書法功底差的人怎么敢賣弄呢?滿瓶不響半瓶咣當,終究會貽笑大方的。執著和信念讓我堅持走書法之路。多年來,為300多人書寫過作品;有150副作品懸掛于政府機關、學校醫院、酒店工廠、老百姓居家書房醒目的位置;還為外國朋友贈寫大榜書。不論單位和個人,我分文不收。收了錢,我永遠不高興,也是對書法藝術的褻瀆。不收錢,我永遠笑對人間。在我的有生之年,把書法的美發揚光大,豈不是善莫大焉!
記者:通過對李老師的訪談,對李老師的書法藝術有了全面了解,非常令人欽佩和感動。最后,我們也祝愿李老師身體健康,書法藝術之路常青!
掃一掃分享本頁